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199.88
  • 學位論文

真實美學到自我技術:無垢舞蹈劇場的經驗研究

From Presence to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a Study on Legend Lin Dance Theatre

指導教授 : 陳雅萍

摘要


本文試圖將劇場表演不止看作美學風格的呈現,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具體實踐,體現出舞團特殊的價值與信念。以無垢舞蹈劇場年作品《觀》從排練至演出的整個過程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透過舞作分析試圖從劇場研究的角度釐清無垢美學隱含的真實信念,接著透過方法的考察了解美學背後排練的技術問題與舞者的劇場訓練。最終企圖建立起「真實信念」、「劇場訓練」、「自我技術」之間的關聯性,試圖去理解表演者的「自我」是什麼?「自我」如何透過劇場訓練形成?「自我技術」與真實、真理、主體之間有什麼關係? 劇場美學的部分借用Power提出的兩種「臨在」(presence):虛構式與靈光式臨在,分別對應Stanislavsky與Grotowski這兩個劇場導演的真實信念,透過他們的實作找尋理論與實踐的交匯,去建構一種討論劇場臨在的方式。試圖了解:什麼是劇場中的真實?隱含什麼信念?劇場真實與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最終透過無垢的舞作去修正或擴展真實信念的各種可能,拉出從虛構式向靈光式臨在擴散的光譜。 試圖回答:如何透過劇場訓練或日常生活實踐製造或顯露出美學的真實?過程中舞者的主體如何被剝除或建構?則借用Foucault對真理的兩種觀點去勾勒舞團生活的不同樣貌,也將劇場訓練從真實美學擴展成生活中的「真理」。宏觀層面的真理意味著舞團運行的方式與原則,追尋微觀層面的真理則是舞者探索表演的摸索過程。前者透過田野調查理解舞團排練的過程、後者則透過訪談關注舞者自身的體驗,最終試圖了解主體剝除或形成的不同想像。 將無垢的劇場訓練看作是Foucault意義下的自我技術(technologies of the self),透過不同形態的劇場訓練,我提出「去除自我」、「走出自我」、「轉化自我」與「完全付出自我」等不同層面的自我技術,勾勒出各種看似對立實則相連的主體形構。

並列摘要


This article takes theater performance not only as aesthetic presentation, but a philosophy of daily life practice, which embodies values and believes of the corresponding dance company. Focused on Legend Lin Dance Theatre’s work “Song of Pensive Beholding,” my research project examines the piece from rehearsal to presentation. First, through dance analysis I want to look into the belief of truth hidden in Legend Lin Dance Theatre’s aesthetics of presence. Then, through examining the methodology I want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rehearsal and the techniques of performing in this piece. Finally, I try to build u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elief of truth”, “theater training ”,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in order to answer questions like: “What is the self of a performer?” “How is the self formed through theatrical training?” “How is this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related to subject and truth?”

參考文獻


王鏡玲,2009,〈非緩之緩,非空之空:無垢舞蹈劇場的美學身影〉,《十年一觀:悲憫自然的身體史詩》,台北:中正文化,頁42-57。
何乏筆(Fabian Heubel),2005,〈修養與批判:傅柯《主體詮釋學》初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卷3期,頁5-27。
何乏筆(Fabian Heubel),2010年,〈從權力技術到美學修養:關於傅柯理論發展的反思〉,《哲學與文化》,37卷3期,2010年3月,頁85-102。
周倩漪,2009,〈悲憫自然的身體史詩:專訪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十年一觀:悲憫自然的身體史詩》,台北:中正文化,頁72-75。
高行健,2008,《論創作》,台北:聯經。

被引用紀錄


陳曄瑩(2015)。《漂•島物語》—圍觀當代漂移感下的女性困愁〔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5.00135
葉根泉(2014)。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O至九O年代台灣現代劇場的修「身」〔博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204
陳加惠(2016)。從《我說》的真實開始-符號與角色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3108201600130000
蔡采晴(2017)。「觀」的體現:以無垢舞蹈劇場肢體開發班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702201721305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