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9.50
  • 學位論文

民主理論與全球公民投票之現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democratic theory and the worldwide referendum phenomena.

指導教授 : 洪永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公民投票是人民直接參與政治的一種方式,常被用來解決爭議性的問題。20世紀之後,公民投票的實施成為全球的風潮,尤其在1995年以後,全球公民投票的實施案例更是屢創新高。2003年台灣通過公民投票法,隨後在2004年3月20日舉行第一次全國公投。公民投票從此正式成為台灣人民直接參政的管道。 公民投票制度對台灣而言,是一種新引進的政治制度。要移植新的制度或是政策,除了要對欲移植的制度有充分的了解之外,對該制度原先運作的背景脈絡更要理解,如此才能夠設計出適合本國情勢的制度或是政策。所以,台灣公投法的立法固然實踐了台灣民間長期以來的公投訴求,但是公投在台灣實際運作的挑戰才正式展開。 無獨有偶,與台灣同樣在20世紀末進行民主轉型的第三波新興民主國家,在民主化或是自由化之後,不少國家也引進了公民投票制度,至今累積了眾多全國性的公投案例。作者於是假設:新引進公投制度的第三波新興民主國家,如果政體是總統制或是半總統偏總統制,在總統與政府掌握發動公投的絕對優勢下,會藉著公投來擴張總統的權力。 為了驗證這項假設,作者藉著呈現線上公投資料庫的世界全國性公投資料,來歸納出世界公投百年間的發展趨勢還有共同特徵;另外區分出第三波新興民主國家的案例,根據政體分成兩類:總統制與半總統制偏總統的新興民主國家、其他政體的新興民主國家,藉著比較兩者之間的公投狀況的差異來檢驗作者的假設。最後,再呈現與第三波同一時期的民主穩定國家的公投狀況以為比對。 新興民主國家在實施公民投票的初期,會重複公投引進國家的早期特徵:議題高度集中在國家建制與認同、公投制度成為野心家快速獲得正當性與政權的工具。那要如何不讓公民投票成為扼殺民主的工具呢?作者於文末提出:「制度」、「參與」與「教育」三個方向,從這個方向培養有政治判斷力的公民、發展健全的公民社會,讓公投制度成為深化民主的助力。

參考文獻


何溢誠,2006,《公投罅隙與罅隙管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1999,《選舉與公投》,台北:智勝。
林水波,2004,〈制度移植的策略性評估—以公投法為例〉,《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1期,頁49-80。
張文貞,2006,〈公民複決修憲在當代憲政主義上的意涵〉,《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87-118。
謝復生,1996,〈公民投票:主權在民的體現或民粹主義的濫用〉,《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7期,頁38-46。

被引用紀錄


蘇國賢(2012)。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實施之政經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1572
江嘉偉(2012)。社會契約論的實踐與維護-以我國三權民主正當性控制及抵抗權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3072012143152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