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4.126
  • 期刊

花錢買戰爭?或花錢買安全?台灣的國家安全:建構主義的觀點初探

摘要


隨著國際情勢的演變,現實主義的世界觀與國家觀,慢慢逐漸受到挑戰,對抗不再是國家生存的唯一目標。國家也可以透過合作來産生互利,除了軍事權力的面向之外,對於經貿、金融、環保、防治疾病、對抗犯罪等面向的合作,甚至讓國家讓渡了部份的主權,開始展開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傳統的安全觀也進行轉換,研究國際關係的理論也開始拓展觸角,重新思考國家與國際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建構主義的安全觀,起源於對傳統以新、舊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為主的主流國際關係理論的批評,但也建構出一套新的分析架構,有助於釐清在冷戰結束之後,國際關係的所有面貌,其中,重新解構安全觀的定義,不再單以物質主義為基礎,更不再強調傳統的軍事武力安全,而包含經濟、社會、環境生態、人民、內在衝突等其他分析層面的安全議程,才是國際社會的整體面貌。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對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已經從美蘇兩強對抗下的冷戰思維,轉向「鼓勵兩岸和平對話」層面。而從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回教基本教義派攻擊之後,美國也將處理國際關係的政策焦點鎖定在所謂的反恐行動上,這種的思維進而也衝擊到了兩岸關係的發展。 如甲蟲佛瑞多所說的:「勿再掠奪,世界已夠我們用,需要的只是重分配。……而國家主義也不過就是奮戰過程中,偶發的現象。」。-Subcomandante Marcos。

關鍵字

建構主義 國家安全 軍購

參考文獻


翁明賢(2004)。全球化國家安全戰略的另類思維:建構主義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27,11-18。
葉定國(2004)。論台灣的國家安全-個國際關係建構主義觀點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莫大華(2003)。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辯論:國際關係理論的另一次大辯論。政治科學論叢。19,113-138。
鄭端耀(2001)。國際關係社會主義量論評析。美歐季刊。15(2),199-229。
秦亞青(2001)。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15(2),231-264。

被引用紀錄


吳順宏(2016)。從建構主義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72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