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74.168
  • 學位論文

中國東北亞區域整合戰略—內外連結之策略分析

The China`s Strateg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 Analysis from Interior & Exterior Dimention

指導教授 : 郝培芝

摘要


中國從改革開放至今,已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環渤海三大經濟圈,但卻也面臨了國內東西部發展不均衡以及城鄉、貧富差距等問題,中國意識到必須開始帶動落後地區的繁榮以減緩國內的矛盾衝突,同時藉由全國整體的區域發展,使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而逐步成為東亞區域大國,增加中國在國際的議價與談判籌碼。 在中國內外戰略發展目標的實踐過程,本研究觀察到這是一個互為表裡,以「內外連結」方法來帶動中國內外區域發展的戰略。對內來說,是一個引進外部國際因素帶動國內「點」、「線」、「面」不斷循環運用擴張的過程。從過去經驗來看,「點」就是試點城市,在試點城市成功基礎下,採取「四沿」戰略的任一種或數種,形成沿海或沿江的工業、城市線,串起了「線」的發展,線的發展達到一定成效後,由於土地大量需求以及產業群聚鏈效應,自然在點與線的擴張下,形成了一個經濟圈,即「面」的呈現,由於開放二十餘年來的高速經濟成長,這樣的過程大抵上可稱相當成功,中共也發現引進國際因素帶動發展的成長模型是可以依序擴張複製的,但這與第一波試點經驗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認為,現今的中國內部區域經濟發展,是「第二波點線面發展戰略」。 第二波的點線面發展,與過去不同的是第二波發展中,採用預先劃定「計畫面」,也就是「西部大開發」與「振興東北」兩大政策計畫面,而不同於過去漸序形成經濟圈;以及第二波發展中,中國主動帶進了「國際區域合作」概念,來配合西部與東北鄰國眾多與邊境線長的特性,同時因應了全球性區域整合的趨勢。 中國利用政策引進外資以及國際因素導入其欲開發的地區,同時不斷加強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度與共同利益,期望經過內外連結的帶動,調整國內產業結構與資金、技術不足的問題,同時經由鄰國對中國依賴度的提升,使中國在國際區域整合潮流中,在東亞區域中取得更大的發言與議價地位。 本研究以中國東北部與東北亞的「內外連結」發展做例證,說明這樣的一個連結過程與現象,並同時可引證到中國總體的內外發展戰略。

並列摘要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have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largest economic zones¬—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Bohai Rim. The PRC, on the other hand, faces the unequal development domestically. To emerge as a regional power, the PRC government has to defuse such a potential economic crisis and engage in developing the inner-mainland of China. Together with the four-follow strategy, the PRC government adopts the strategy of point-line-area to impro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aforementioned economic zones is considered as successful examples of these models, the study attempts to argue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ner-mainland of China would be the second wave of mode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ves may be observed in several dimensions. For one, areas are predestinated in the second wave, such as the programs of “China West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ing Northeast China.” Second, the PRC government introduces international regional cooperation into the areas and thus increases peripheral countries’ dependence upon China, that is, the approach of “interior-exterior combination.” Northeast China is demonstrated to support the argument of study.

參考文獻


8. 郝培芝,〈亞歐會議形成的結構性動力與意義:從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 台北,政大國研中心,第四十三卷第一期,2004/1。
11. 黃偉峰,〈歐盟整合模式與兩岸主權爭議之解析〉,《美歐研究》,中研院歐美所,第三十一卷第一期,2001。
14. 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4. 卓忠宏,〈從歐盟「政府間會議」論歐洲線法條約及其爭議〉,《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No. 20, 2005/7。
5. 周繼祥、吳秀玲,〈中共西部大開發的社會模式〉,《國家發展研究》,第三卷 第二期,2004/6。

被引用紀錄


陳妍華(2008)。中國西南區域整合戰略 —以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5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