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93.221
  • 學位論文

農工混合地景轉變與聚落化過程-以鹿港鎮頂番婆為例

Agro-industrial mixe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and settlement process-A case study on Dingfanpo Lugang

指導教授 : 徐世榮

摘要


依據農委會2017年9月30日公布的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我國有18,336公頃的法定農業用地遭到農地違章工廠占用。我國政府在2019年6月主管農地違章工廠的《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中,我國政府將農地違章工廠視作為1970年代客廳即工廠政策所造成的「歷史共業」,而將2016年5月20日以前既存的農地違章工廠予以就地合法化。不過,現行18,336公頃的農地違章工廠與「客廳即工廠」政策之間的因果關係為何?是否真如政府所言,都是受到客廳即工廠政策而遺留下來的歷史共業,還是另有其他原因?另外,《工廠管理輔導法》的修法,也將農地違章工廠的處理定調於土管層次的處理,然而這樣處理是否能有效解決歷史共業?基於以上動機,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二,第一個是要證明現行農地違章工廠與客廳即工廠政策的因果關係,第二個則是從產業發展面向為農地違章工廠納管失靈提出新的關鍵影響因素。   本文以著名的水五金生產聚落,同時也是大宗農地違章工廠聚集地的鹿港鎮頂番婆為案例,透過深度訪談法與文獻分析法進行研究,訪談對象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與農地違章工廠較無利益直接相關者,如彰濱工業區開發商、不動產從業者、一線環保查緝人員等,另一個是與農地違章工廠就有直接利害關係,像是農地違章工廠主、工業區內的廠商、在地農民等,本研究依照不同的身分來選取不同的訪談與拜訪方式,分別進行1至2次的半結構式訪談,本文總共引述了29位訪談對象的資料。   本文從台灣農工混合地景切入,回顧城鄉混合帶相關的學術概念後,認為desakota最適合用來解釋台灣農工混合的地景。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有四個,既有理論對話-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農工現象-農工混合地景的轉變描述、研究理論與實際現象的再檢討-在post-desakota下規劃與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失靈原因分析,與政策回顧與檢討-從水五金田園生產聚落特定區計畫反省政府的處理邏輯。   研究結果發現,2000年後農地違章工廠的出現,並非客廳即工廠所造成,而是農地的土地使用管制未落實,造成農地違章工廠搶建的投機猖獗。此外,水五金的產業發展會影響農地違章工廠與農地的黏著度,因此,若是要根本的改變農地違章工廠的問題,必須從產業發展輔導與空間規劃兩者間必須同時結合,才有可能根本改變農地違章工廠的問題。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1、 中文部分
方惠蓉(2007)。中國企業所得稅新制對台商之影響及因應之道。國際金融參考資料,54,124-135。
王宏仁、林繼文、李俊明(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古曉婷、趙建民(2018)中國大陸土地產權移轉的利益結構問題—以重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19(2),41-82。
史濟增(1983)。分散型工業化與台灣農村結構之轉變。載於于宗先、劉克智、林聰標編,台灣與香港的經濟發展(53-78)。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