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5.117.183
  • 學位論文

地景空間的現象學演繹 ─ 從海德格之存在意識生發

A Phenomenological Deduction about Landscape ─ On the Basis of Heidegger's Existential Consciousness

指導教授 : 林靜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地景空間」因其具開放性的特質而總是扮演著地方面貌的演繹角色,然而因為人們對於空間本質的漠視,造成了地方面貌的無差異(地域感的喪失)以及異國符號充斥的浮濫表象,這些誤解都在在地削弱著人與地方之間原本緊密的存在關聯。「地景空間」的本質應是人與環境相關聯的具體實存,是人們「生活的」實踐場所,因此,本研究試圖藉由揭示人與環境的共存,展露出地景空間的棲居本質。本文以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及「建•居•思」兩篇著作為依循主體,階段性地呈現現象學的空間存在性,並選擇數個可親身感知的台灣地景作品,以海德格的存在意識作為經驗地景的憑藉,直觀其中空間性的存在演繹。 在透過對「宜蘭河舊城生活廊道」、「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北投溫泉親水公園」以及「明池森林遊樂區」等四個地景空間的本質還原之後,可以瞭解到「地景空間」是人於天地間的棲居面相,具揭示作用的地景不會對天地萬物一昧地躲避,而是會藉由空間格局、材質…等途徑與固有的周圍世界積極對話。四個案例中,地景的建造分別回應著光大巷、車籠埔斷層、北投溪以及明池…等本已存有的自然情境。地景與天地的連結直接地指向人為與自然的分際,存在的地景在空間的開闔之間界定居住的邊界,揭示周圍世界的存在,它彰顯被隱蔽的、赦免被錯待的,透過可棲居之「地景空間」的建造,人們終可進入「因居而建,因居而思」的存在中。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Landscape Phenomenology Heidegger Existentialism

參考文獻


[15] 黃文宏,現象學的觀念:從海德格的場所思維來看,清華哲學所碩論,2002。
[35] 羅伯•索科羅斯基,現象學十四講,李維倫譯,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4。
[56] 黃文宏,〈現象學的觀念:從海德格的場所思維來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9:頁63-97,2002。
[21] Tennessee Williams, NewYork:NewDirections, Act3. “The Night of the Iguana.” 1962.
[22] 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龔卓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被引用紀錄


陳書文(2007)。金門縣夏興村傳統聚落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07.00452
吳權紘(2007)。身體經驗的地方—以宜蘭老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07.00363
林郁婷(2016)。新竹縣湖口老街歷史街區保存價值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358
李宇綸(2016)。從「空間變遷」探討社區街道品質與特色—以臺北市萬全街與青田街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600046
李致賢(2013)。龍潭鄉大平聚落保存價值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3.0009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