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96.61
  • 學位論文

從慣習理論檢視觀光農園的發展:以台北市木柵觀光茶園為例

指導教授 : 林聖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灣第一座觀光農園成立至今,已約三十年的時間,本文選擇從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觀光農園的發展狀況。本文以臺灣第一個觀光農園:台北市木柵觀光茶園為研究對象,從慣習理論的觀點,檢驗一個地區中農民們的慣習,與觀光農園發展之間的關係。 透過觀光農園設立時台北市政府所訂定的短程、中程及長程發展目標當作指標,檢驗木柵觀光茶園發展的現況,經過調查,木柵觀光茶園發展現況與發展目標之間產生了差距,發展現況幾乎沒有達到當初設立的發展目標。 研究結果發現,農民的慣習確實對於木柵觀光茶園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市政府設立的木柵觀光茶園短程程目標為「希望以現有產業農作,設法吸引市民前往遊憩消費,來增加農民收益為目的」,由於受到茶農欲增加家庭收入的商業慣習影響,短程目標並沒有達成。中程目標為「引導農民改種更高價值作物,及進行多元化綜合經營,讓市民享受田園之樂,確保觀光的特性及增加農產品商品化,增進都市農業的價值」,因為茶葉生產方式制式化的企業慣習影響,並沒有達成中程目標。長程目標為「希望形成具有相當規模之『觀光農區』或專業區,並擁有強勢的集貨運銷及市場競爭能力,使農業經營企業化、現代化」,受到農民們想要維持茶葉的農業生產、商家們強調農村公共利益、茶農們固定的茶葉銷售型態及茶業技術交流模式、對於茶比賽制度的信任、土地傳承制度等人際慣習的影響下,發展現況與長程目標間產生了差距。 在每一個地區中,皆存在著居民們經年累月創造出的慣習,因此,在設立觀光農園的發展目標時,需要以地區內農民們的在地慣習做為發展目標設立的基礎,才能夠提升發展目標的達成成效。

參考文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08),《農業統計要覽》。
呂姿慧(2003),《休閒農場導入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臺灣大學森林所碩論。
陳慈玉(2004),〈百年來的台灣茶業發展史〉,《歷史月刊》,201,頁82-91。
陳尚蓉、王俊雄(2002),〈農業產銷班組織學習的概念分析〉,《農林學報》,51:3,頁29-42。
廖雯玉(2006),《休閒農村發展之研究-以鄉鎮聯合發展為例》,中興大學農村規劃所碩論。

被引用紀錄


陳雋慈(2012)。附加價值發展層級理論在美食觀光中之探討及應用- 以茶觀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NKUHT.2012.00041
賴鳳霙(2011)。農民市集的形塑與發展:以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0986
黃月英(2011)。台灣茶業產銷現況分析及政府因應政策:以WTO及ECFA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4949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