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7.103
  • 學位論文

唐君毅的修養工夫論──以「人生之路」為核心

指導教授 : 林安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先逐一疏解「人生之路」系列著作,由每一本著作擷取與修養工夫論有關的部分,分成數個主題探討。由第二章至第五章,筆者希望呈現出唐先生學問的原貌,如實描繪書中的思想。第六章則希望總結前面數章的討論,將唐先生豐富的工夫論思想,匯聚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俾使讀者對於唐先生的工夫論,有較為清楚而簡易的掌握。唐先生的修養工夫論,是以他對人性的了解為基礎。他對人性論的貢獻,則是結合西方哲學的理論(如康德),對道德意識做更精密的分析。且將傳統儒學較少注意的部分,如習氣、智慧等,加以充分展開。而他對人性陰暗面的省察,如罪惡、痛苦等,則是對比佛教與基督教的說法,試圖建立儒學自身的一套理論。因為傳統儒學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太少,宋明理學稍深入,但亦講得太簡單,未提升到理論的層次來處理。而唐先生在這方面的討論,也與生活世界的各種現象結合,如好名、好利、好色等,甚至討論到極權政治下統治者的心理。人生負面的省察,可說是唐先生對儒學工夫論最大的貢獻。   唐先生工夫論的特色,是透過辯證以復歸生命的整全。且他在省察生命的陷溺時,非如宋明理學家直接回到超越的心體或道體,去處理一切問題。而是透過「即用顯體」的哲學方法,深入地體驗生命的各項病痛,並予以理論性的說明。真切地認識病痛,才能開啟治療的契機。唐先生所運用的辯證法,主要是縱向之辯證、橫向之辯證,及於具負價值之事物認識其正價值之意義之辯證。縱向之辯證的核心觀念,為體用之非一非異關係。橫向之辯證可分為主體內部各項因素的和合、主體與主體的和合、主體與客觀物的和合,以及主體與客觀環境的和合。形上與形下、人與我、心與物、心與境合為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即是唐先生之學的終極目標。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存有的連續」之特質,即天人、物我、人己皆通而為一也。

參考文獻


1982 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1 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4 知識與道德之辯證性結構:對朱子學的一些檢討。思與言22(4):321-333。
1991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
1996a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台北:幼獅。

被引用紀錄


劉哲豪(2014)。以唐君毅人文關懷之特性為核心的研究批評之探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795
賴惠姍(2006)。唐君毅之易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0792
洪郁婷(2010)。孔子仁智觀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體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1323
潘彥安(2015)。論唐君毅「自我超越」的工夫歷程:以《道德自我之建立》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633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