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9.113
  • 學位論文

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之衝突與平衡

指導教授 : 林洲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均是備受民主國家肯認之憲法基本權利,從權利特質以觀,分處一動一靜之兩者,天生居於對抗關係。新聞自由從監督政府功能之角色出發,挖掘事實真相、提供知之權利,權利架構自第四權理論發展至社會責任論,伴隨現代科技進步造成之鏡頭侵略,其與隱私權之衝突越來越多。我國新聞媒體競爭激烈、經營方式趨近商業化,近年記者追攝公眾人物、衝擊隱私權事件時有所聞。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之界限何在?關鍵不僅限於公眾人物之身份要件,正當公共關切、新聞價值往往是實務之衡量標準。然而公眾人物與公共利益之定義,實難精準劃分,新聞自由基於知之權利之體現,本質帶有強烈侵略性,其與隱私權之間存在價值判斷之拉鋸,法官處理個案時應有更充份細緻之說理過程,不應以個人好惡作為限制新聞自由之判準。至於真實報導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之界限為何?本文贊成德國領域理論,主張人性尊嚴為隱私權最上位概念。 本文主張新聞自由與隱私權同屬憲法第22條之基本權,價值次序相同,企圖藉由探究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權利基礎與保障內容、新聞自由可能侵害隱私權之態樣,尋出憲法之解決觀點,應為依循比例原則進行法益個案衡量,以保障基本權之核心價值。面對大法官釋字689號將新聞自由保護對象放大至一般民眾,本文主張有組織之媒體工作者,其新聞自由審查密度應較一般民眾寬鬆,同時提出公眾人物隱私權應依公眾程度之不同適當限縮,並參考德國、美國等法律,提出懲罰性賠償、推動新聞自由基本法等修法建議,期待未來出現新聞自由不受任何政府公權力干預侵擾、專業倫理終能取代法律功能之媒體環境。

參考文獻


16.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12年。
6.王鵬翔,論基本權的規範結構,臺大法學論叢,34卷2期,頁1至60,2005年3月。
15.宋榛穎、林怡臻,媒體侵犯隱私權之判決研究:臺灣與美國之比較,傳播與管理研究,11卷1期,頁3至28,2006年12月12日。
16.沈清松,言論自由的哲學基礎,新聞學研究,40期,頁1至14,1988年3月。
34.張嘉尹,論價值秩序作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臺大法學論叢,30卷5期,頁1至32,2001年09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