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222.47
  • 期刊

【論文摘要】醫源性氣管裂傷導致皮下氣腫病患之呼吸照護經驗

【論文摘要】Respiratory Care Experience of Iatrogenic Tracheal Laceration Induce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摘要


個案報告目的:醫源性氣管裂傷(Iatrogenic tracheal laceration)是少見卻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的疾病。最常導致氣管裂傷的醫源性損傷即為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且插管執行過程不當為主要危險因子。此篇分享個案為肺水腫導致呼吸衰竭,插管時引起氣管裂傷,經由硬式支氣管鏡修復傷口,及術前術後呼吸照護,成功脫離呼吸器之照護經驗。呼吸治療評估:病患為74歲女性,身高139公分,體重49.2公斤,理想體重為41.6公斤。過去病史為冠狀動脈疾病,於2011年施行冠狀動脈繞道術、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陳舊性腦中風等。病患於2018年12月3日因呼吸喘就醫,胸部X光顯示為肺水腫(圖1.),因病患持續呼吸困難且意識喪失,故執行氣管內管(7號)插管使用正壓呼吸器支持。使用呼吸器後發現病患臉、頸部及上肢出現皮下氣腫(Subcutaneous emphysema)。電腦斷層影像顯示氣管後壁裂傷及瀰漫性皮下氣腫(圖2.)。硬式支氣管鏡顯示為氣管後壁長段裂傷(圖3.)。呼吸照護記錄:(表格略)呼吸治療問題及處理:1.低血氧/導因:心因性肺水腫導致通氣灌流(Ventilation and perfusion, V/Q)不平衡。治療計畫:(1)給予利尿劑改善肺水腫(2)適當的氧氣濃度維持氧合2.肺擴張不全/導因:因氣管裂傷加上正壓呼吸器使用,造成皮下氣腫影響肺部擴張。治療計畫:(1)適當的呼吸器設定:持續性呼吸道正壓加自動管路補償模式(CPAP+ATC mode),補償百分比(TC%)為80%,吐氣末陽壓為2 cmH_2O,氧氣濃度為45%,避免壓力過大惡化皮下氣腫。(2)修復氣管裂傷並盡早脫離呼吸器。(3)拔管後使用經鼻高流量氧療(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維持肺部適當氣體交換。(4)適當的呼吸道清潔,以防痰液堆積影響肺部擴張。結果與評值:12/5執行硬式支氣管鏡搭配組織凝膠修復氣管裂傷(圖4.),12/6胸部X光改善(圖5.),測試脫離指標,淺快呼吸指數(RSBI)為120 breaths/min/L,因病患身型小,且團隊治療目標為盡早脫離呼吸器,經評估後執行拔管,使用經鼻高流量氧療給予呼吸支持。12/11胸部X光皮下氣腫完全消失(圖6.),12/14起不需氧氣支持。討論與結論:根據2019年(Treatmennt of Tracheobronchial Injuries: A Contemporary Review)文獻建議,此類病人若使用呼吸器,應盡量降低呼吸道正壓,維持氣囊固定於遠離傷口端避免壓迫裂傷,並早日脫離呼吸器。本個案因裂傷範圍過長,故呼吸治療師直接將氣囊完全放氣以避免壓迫傷口,並隨時監測呼吸器避免因漏氣導致運作異常。醫源性氣管裂傷雖較為少見,一旦發生卻可能延長病患住院治療時間及花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首要目標仍是預防其發生。呼吸治療師在臨床上可協助醫療團隊評估插管過程是否適當,例如,協助準備正確的氣管內管尺寸、注意通條放置位置、移動氣管內管時確實將氣囊放氣、每天測量氣囊壓力維持在安全範圍等等。希望藉由此次經驗,提供日後對於類似個案照護之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