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18.147
  • 期刊

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

Prelude to Crisis: Eisenhower's Policy toward the Chinese Offshore Islands, 1953-1954

摘要


本文研究艾森豪政府接任前兩年(1953-1954)對於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控制之下大陸沿海島嶼(通稱外島)的政策,對一般認定美國有決心防衛外島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本文指出在此兩年間,外島問題從浮出抬面到變成主要衝突焦點,華府的外島政策也從九三砲戰爆發前的逐漸加重協防責任,並敦促國府加強外島防禦,到砲戰爆發後的不願以武力協防,甚至希望在不失顏面的情況下,從外島問題脫身。華府所採的脫身策略,是希望透過聯合國安理會的停火決議,保住外島,另以共同防禦條約保住臺澎,並嚴格控制國府軍事行動,以期維持臺海現狀。但停火案礙於英國與國府的態度,遲遲未能提出,防禦條約則被解釋成加重對中共的敵意。加上最高決策者相信讓中共猜不透美國意圖,可收遏阻功效,故從未澄清其對協防外島的立場,對國府的約束亦未公開,因此臺海地區緊張氣氛繼續昇高。 影響美國對外島問題考量的因素,主要爲反共戰略(外島價值、國府生存、美國威望)與恐戰因素(軍事代價、國內政治、世界輿論)兩者互相抗衡。這些因素在處理外島問題上所佔的份量,因評估者的地位,與外島局勢的變化而異;而艾森豪總統的主觀意識,更是華府外島政策的最高指標;國務卿杜勒斯則依總統意願設計對策。本文亦指出中共在外島問題上顯然取得機先,每次行動均迫使美方重新檢討其外島與臺灣政策,尤其1954年9月後的攻擊行動,更一步步加強華府決策者的恐戰意識,使其亟謀「脫身」之道,實無守外島之「決心」可言。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張淑雅(1993)。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第一次臺海危機策略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61-106。
張淑雅 Su-Ya, Su-Ya(1991).Unleashing Chiang Kai-shek? Eisenhower and the Policy of Indecision toward Taiwan, 195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
John Foster Dulles Papers.
China TS, Records of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
中央日報:讀書週刊

被引用紀錄


孫紹正(2010)。美國政府在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機之決策過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672
李達人(2010)。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決策過程之研究〔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123
陳鈺明(2006)。美國對第一次台海危機之決策過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6.00515
袁應誠(2008)。毛澤東對臺政策之研究(1949-1976)〔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1896
黃婉茹(2012)。1950年代以後宋美齡的反共論述─以對美言論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045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