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03.172
  • 期刊

【論文摘要】早產兒呼吸窘迫使用高流量鼻導管與鼻腔持續氣道正壓通氣之醫療成本與臨床效益─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

【論文摘要】Cost and Effectiveness of Nasal High Flow Therapy Versus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maturity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摘要


前言:近10年高流量鼻導管廣泛運用於臨床,改善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之呼吸支持裝置替代鼻腔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備受專注,相關文獻探討醫療成本及臨床效益的結論分析迥異,因此,本研究探討早產兒呼吸窘迫使用高流量鼻導管(HFNC)相對於使用鼻腔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在醫療成本及臨床效益之差異性。研究方法:文獻搜尋使用之資料庫包含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2010年1月至2019年2月),針對妊娠週數小於3週並有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早產兒,利用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第三版統計軟體,以隨機效應模式整合分析兩組使用模式對於早產新生兒在醫療成本及臨床效益之差異性。研究結果:利用PRISMA文獻篩選及Jadad品質評量表共有12篇文獻進行統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早產新生兒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比鼻腔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其醫療成本顯著較低(Standard Difference in Means, SDM =-0.19, P = 0.002)(圖一),重插管率顯著較高(Odds Ratio, OR = 1.33, P = 0.012)(圖二),呼吸器使用天數顯著較高(SDM = 0.21, P < 0.001) (圖三),鼻子損傷顯著較低(OR = 0.35, P = 0.001)(圖四)。結論與建議:統合分析結果發現高流量鼻導管比鼻腔持續氣道正壓通氣,醫療費用及鼻子損傷呈現較低,但有較高重插管率及呼吸器使用天數。需要更多隨機臨床試驗(RCT)來比較兩組使用模式用於新生早產兒成本效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