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78.133
  • 期刊
  • OpenAccess

邁向全球風險時代博物館教育新思維

Towards a New Pedagogy in Museums in a Global Risk Context

摘要


本文旨在論述全球風險社會中,博物館教育的意涵。首先,介紹國際社會商品和媒介文化經驗流竄現象,並以政治分離主義、新社會運動等,分析在地空間拓展。其次,論述風險社會中,知識的細瑣零散和情境依存,以及創發次政治來學習理性反思,以找尋出路。因應全球風險社會,營造終身學習環境,讓民眾有機會在多變的生活世界中,安頓自己。最後,奠基風險社會和終身學習,強調博物館是新的教育版圖,博物館教育的新任務是創發多樣化學習空間,以發展民眾認知和美學反思能力。簡言之,博物館教育實踐當能讓民眾學習「在利他關係中,活出自己」,這包括學習公民認同、文化認同和共同旨趣等,以產生新社會連帶,甚至讓民眾學習情感介入和抽離,探究身體經驗,關照自我,以形成新倫理。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臺北縣:稻鄉。
許功明(1994)。遺產觀光與經營的省思:從舊好茶聚落談起。博物館學季刊。8(2),19-24。
黃光男(2003)。博物館能量。臺北市:藝術家。
黃富順、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2000)。成人學習革命。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雪雲(2002)。全球風險、知識與終身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1,10-54。

被引用紀錄


劉華仁(2008)。科際知識整合重要性研究初探: 以嘉義北回歸線太陽館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8.00398
黃孝宗、蔡俊彥、黃台珠(2013)。公民科學家意象與參觀博物館對科學研究利益知覺之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8(3),1-22。https://doi.org/10.6209/JORIES.2013.58(3).01
陳媛(2007)。故宮‧導覽‧志工-從志工經驗反思故宮導覽願景〔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5563
朱靜怡(2007)。大學藝文中心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25012
陳南雄(2008)。鶯歌陶瓷博物館與文化產業互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718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