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36.203
  • 學位論文

《正字通》正補《字彙》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vising of “Zi Hui” in “Zheng Zi Tong”

指導教授 : 許錟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明代梅膺祚之《字彙》,在編輯體例與訓詁內容方面皆有創見,成書之後「老師宿儒、蒙童小子,莫不群而習之。」盛行之下,替《字彙》增補或襲用其書名的字書非常多,其中一部搜羅廣博、內容詳贍,成就超越同期仿傚之作者,即張自烈之《正字通》。 張自烈在〈凡例〉中明白指出,此書乃以《字彙》為基「闕者增之,誤者正之」。據此,正《字彙》之誤、補《字彙》之缺,是《正字通》的編輯動機,也是其編輯目的。《正字通》一書的價值,當由其「正補」的觀念與內容體現。本文分別就編輯觀念、訓詁體例、訓詁內容來探討二書的異同,並兼及俗字議題。進而分析《正字通》正補《字彙》所反映的進步觀念與未及之處,及對後代字書的影響。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與內容。並對前賢研究《正字通》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述要。 第二章為「《正字通》成書之相關問題述要」,除說明作者、版本等議題外,考量大型字書的編輯,必然不能忽略時代環境的需求,因此在第三節中對明末的社會文化和字書編輯風氣進行說明,以求清晰呈現《正字通》成書的背景,作為後章研究的基礎。 第三章為「《字彙》、《正字通》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研究」。先將二書獨立開來,分別探討各自的編輯觀念和訓詁體例,並以此二節的研究內容為基礎,在第三節中進行比較。 第四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義析論」,筆者分別從「羅列義項」、「舉引書證」、「加註按語」、「設置參互見」等四個部份,詳述《正字通》在字書釋義上的特色與缺失。 第五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形析論」,筆者先依據歷代重要字書的傳統,將字書釋形內容定義為「字樣整理的呈現」、「構形原由的分析」、「異體字例的收錄」三部分,再依此原則將《正字通》於釋形方面的正補進行歸納、評論得失。其中必須特別說明的是,關於《正字通》俗字的議題,雖亦屬「異體字」的範疇,但因其中牽涉《字彙》與《正字通》正字判斷標準的差異、俗語詞的收錄,不單純為「字形」的問題,因此獨立於第七章另作析論。 第六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析論」,本文乃就《正字通》之釋音體例、釋音觀念、標音比較等方面進行說明。筆者認為,就《正字通.凡例》而論,張自烈存有據「音和正音」——即時代標準音來變更《字彙》切語的觀念,並舉例說明《正字通》標音反映明末標準音特徵的情形。然張氏「正音」的追求未能貫徹,使其標音亦受方言等因素影響,呈現複雜面貌。 第七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俗字析論」,「正俗兼收」乃中國歷代字書一個普遍的現象,然而《正字通》稱「俗字」的七千五百個字中,《字彙》同列為「俗字」者,僅約四百五十字。如此懸殊的比例,說明二書編輯者對正、俗字的判定明顯不同。本文以此為基,分析《正字通》俗字的定義,進而說明二書正、俗觀念的差異。 第八章為「結論」。筆者擬由《正字通》正補《字彙》之價值與局限兩方面立說,冀能客觀呈現《正字通》反映的進步觀念。文末,筆者對於本篇論文寫作中觸及的相關議題進行說明,作為《正字通》研究的未來展望。

關鍵字

正字通 字彙 康熙字典 字典 字書 詞典 張自烈 梅膺祚 部首 俗字

參考文獻


《玉篇俗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林慶勳 《正字通的音節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03年。
〈關於正字通分韻的一種考察〉,臺北:第二十二屆中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004年。
林慶勳 〈正字通的聲母〉,《聲韻論叢》,第11輯,2001年。
許錟輝 〈字彙補俗字析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5卷,民97年5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