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62.219
  • 會議論文

Taste in Food and Art in China and Japan

食與藝術在中國與日本

摘要


本文以中國及日本的藝術與食品來探討視覺(審美觀)與味覺之間的相互關係。從雙文化的比較方式來分析飲食的各種品味因素,是否與審美觀的品味因素有共同性。這十種品味因素包括:溫度、油度、口味、口感、複雜性、數量、色彩、純度、鮮度及食器的形狀與質感。

關鍵字

無資料

並列摘要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taste and palate taste, in a comparison of the food and art of China and Japan. Aspects of eating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ir counterparts in art,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commanility in basic preferences of the two cultures. The ten aspects in eating examined include temperature, lubrication, flavour, texture, complexity, quantity, colour, purity, freshness, as well as the form and texture of the serving vessels.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段正怡(2008)。張岱、李漁飲饌小品之考察〔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1807200810111700

延伸閱讀


  • 李炯才(1993)。中國飲食文化之旅。載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編),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1-157)。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https://doi.org/10.6641/PICCFC.1-8.1993.01.09
  • 王子輝(1996)。中國飲食文化的根本之道。載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編),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7-352)。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https://doi.org/10.6641/PICCFC.1-8.1996.04.17
  • 徐苹芳(1996)。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域性及其融合。載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編),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3-109)。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https://doi.org/10.6641/PICCFC.1-8.1996.04.06
  • 江榮吉(2004)。中國飲食的發展。載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編),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3-139)。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https://doi.org/10.6641/PICCFC.1-8.2004.08.07
  • 楊昌舉(1994)。論中國飲食文化之科學性與藝術性。載於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編),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1-99)。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https://doi.org/10.6641/PICCFC.1-8.199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