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寓言文本為教材,概念模組和心智圖為教學策略,編擬適合國中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寓言閱讀課程,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此課程對導引國中學生閱讀思維發展的影響與成效。本研究以臺北市內湖國中導師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講述法,亦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方法採以質性研究,以自編之「寓言結構概念模組評分規準」、「心智圖評分規準」、「學生自我評量表」以及「教學回饋單」分析統計學生學習成效。學生須完成學習單和接受前測、後測閱讀測驗,最後進行自我評量和填寫教學回饋表,研究結果可供日後教師教學之參考。本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對寓言閱讀理解的成效 (一)學生閱讀測驗後測分數顯著優於閱讀測驗前測分數,寓言結構概念模組有助於學生閱讀寓言文本,理解寓意。 (二)學生閱讀測驗後測分數顯著優於閱讀測驗前測分數,心智圖有助於學生閱讀寓言文本,理解寓意。 (三)先進行寓言結構概念模組教學課程,有助於閱讀理解寓言文本、解讀寓意、尋找關鍵字(概念)和繪製心智圖。 二、對國文科學業成績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依據寓言結構概念模組評分規準和心智圖評分規準,國文科學業成績高階段的學生在寓言結構概念模組教學課程學習較有成效,國文科學業成績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智圖教學課程學習較有成效。 (二)國文科學業成績低階段的學生在兩項教學課程的學習成效皆不佳。 三、對學生學習的成效與助益 以寓言結構概念模組閱讀寓言,探討多層次的寓意,深入理解寓言;透過心智圖解讀寓言,可歸納重點,幫助記憶,快速複習,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導引多元性思維,強化創造思維能力,也讓寓言變得生動有趣,引發學習興趣。 四、對教師教學的助益 國中學生在學習速度上較國小學生迅速靈活,推行概念模組和心智圖課程較有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能夠減輕教師負擔,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空間。教師注重學生個別差異,設計適當教材,以觀察者、引導者的角色協助學生自我主動學習,培育學生帶著走的能力。